省气象科研所生态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主动融入生态气象保障服务示范省建设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切实发挥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保障性作用。
一是稳步夯实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基础能力。省气象科研所聚焦“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完善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布局,先后建成涵盖高寒湿地、草地、荒漠化等下垫面类型的10个野外监测站和植被、积雪、土壤水分三大卫星遥感校验场,实现对青海高原生态系统气象要素的连续、动态监测。积极构建生态功能气象硬性评估预警业务体系,研发出青海省生态与农牧业气象监测评估预警一体化平台,实现省级研发、州县两级直接应用功能。二是主动提升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水平。围绕基层气象服务需求,大力开展高寒生态功能演变评估、重点湖泊遥感监测和土壤冻融等生态安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高质量完成可可西里盐湖漫溢、卓乃湖决堤、青海湖水位上涨等重大安全事件气象保障服务,受到各级地方政府高度认可。主动联合生态、林草、国家公园管理局等多家单位,持续发布《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气象公报》等生态气象公报,全面提升国家公园生态监测评估能力。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前后生态效益对比评估》《气候变化对三江源水资源的影响分析》等决策咨询报告,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气象智慧并获得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三是科技赋能生态文明气象科技支撑能力。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强化科技攻关支撑生态气象、生态气象灾害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系统研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提出适用于草地长势的遥感监测反演模型,研发高寒生态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关键技术,实现生态气象灾害风险监测评估。深入开展生态安全风险趋势、机理及灾害监测评估预警研究提升监测预报预警精细化服务水平。先后发布《高寒草地遥感监测评估方法》《高寒积雪遥感监测评估方法》等生态气象业务标准并在生态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中实施应用。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将持续加强高原生态气象灾害、生态安全事件的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生态气象监测预警评估提供科技支撑。深化局校合作,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持续开展高寒生态气象风险预警、生态定量化评估技术联合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应用。(作者:赵全宁 责任编辑: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