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象要闻

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 ——追记内蒙古凉城县东胜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涛

日期:2019-10-15

中国气象报记者 余亚庆 通讯员 郭春宝 李鹏

——“马上又到取暖期了,我得回市里张罗咱们村的供暖煤。”

——“涛哥,下着雨呢!路滑,视线不好,要不下午雨停了,你再走。”

——“不赶趟,再过两天就到中秋节了,我还要给村民们买点米、面、油和月饼。”

这是刘涛与一道扶贫的同事梁洪飞之间最后的对话。

刘涛,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气象局驻凉城县麦胡图镇东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

18岁,刘涛开始从事气象观测、预报,成为气象大家庭的一员。24岁,他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到大漠戈壁腹地的阿拉善盟吉诃德气象站工作。54岁,他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足迹遍布扶贫村的每个角落,被村民誉为“白头发老汉”“好人刘涛”“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60岁,在距离退休不到100天的那些日子里,他依然坚守在扶贫一线。

今年9月10日上午,刘涛在从东胜村到市里买煤的路上,不幸遭遇交通事故。

生命,定格在60岁,也永远定格在扶贫的路上。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对事业的热忱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他所驻的东胜村委会不会忘记——

“今年全村共种了2000多亩青贮玉米,眼下正是收割的时候,可刘书记却再也看不到这丰收的场景了。”东胜村党支部书记刘海龙哽咽道。

东胜村小孤山自然村去往麦胡图镇的路,是通往镇医院的生命路,也是村民们运送粮食的致富路。

2012年7月,村里出现严峻汛情,全村进入应急状态。应急保障车进不了村,防汛服务人员只能弃车,徒步进村。

2014年之前,走在这条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下点雨,这条路就会变成“水泥路”。如果穿着靴子,一脚陷进去再拔出来,泥水四溅。

“村里的路必须硬化,泥土路不仅制约了村民脱贫致富,连生产生活都不方便。”刘涛在2014年6月到村里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和村委会合计,要把路修好。为此,他东奔西跑,四处协调,联系市委以及市气象局、市交通管理局,申请到一笔修路资金。当年10月,这条让村民盼了多年的路开工了。为保障道路质量,他每天守在工地上。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路修好了,村民们的出行方便了。

没事的时候,刘涛就琢磨:怎么才能让村民的收入涨上来。考虑到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玉米,刘涛算了一笔账——种青贮玉米比种籽玉米每亩要多挣2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每家每户每年能平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

青贮玉米虽收益好,但村民们担心卖不出去。为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刘涛主动联系当地的海高牧场,最终确定收购事宜。

“今年全村共种了2000多亩青贮玉米,眼下正是收割的时候,可刘书记却再也看不到这丰收的场景了。”东胜村党支部书记刘海龙哽咽道。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2016年,该村顺利脱贫后,扶贫工作并没有停止。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刘涛和村干部一起想办法。基于村民种玉米多和城里人愿意吃土鸡的实际情况,刘涛先后申请购买了1900多只鸡苗,免费给刚脱贫的农户送去,以产业扶贫的形式,让大家用辛勤劳动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带动更多百姓致富。

他帮助过的村民不会忘记——

“刘书记人这么好,怎么就突然走了。”罗莲香老人回忆起过往潸然泪下。

“我还掰了一锅玉米棒,等他中秋节过来吃……”81岁的罗莲香与刘涛相处了近6年,老人的孩子常年在外务工。刘涛每月都来看她两三次,送米送面送油,帮忙照料生活。

去年8月,刘涛来串门,发现家里的灯不亮。他仔细排查原因,发现是线路老化,于是自己掏钱去镇里买来电线换上。

罗莲香指着桌上的电饭锅说:“这个锅是去年初刘涛给买的。”生前,刘涛常到她家走访,看见老人做饭还是用大锅煮,费时费力,很不方便,就自己出钱买了电饭锅送给老人家。

“这六年来,刘书记头发全白了,明显瘦了!”说起刘书记,村民高忠义很是不舍,“他对我们特别好,时常挨家挨户串门,问我们缺啥、有啥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高忠义家的两个孩子刚刚考上大学那会儿,苦于学费没着落,全家被愁云笼罩。刘涛知道后,便上门宣讲教育扶贫政策,帮着申请教育扶贫款,为高忠义一家解决了大难题。此后,刘涛还隔三差五就到他家,问有没有需要销售的鸡蛋、鸡、玉米、猪肉。高忠义心里明白,刘涛帮他们卖的农产品比市场价都高,就是想多给他家补贴点。

去年6月,为落实危房改造项目,陈半拴家拆了旧房准备建新房时,却发现砖涨价了。包工头嫌不挣钱,迟迟没有动工。眼见就要入冬,再不开工,陈半拴老两口儿就要挨冻了。刘涛得知情况后,直接找县领导,县领导找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解决问题。同时,他坚持给包工头做思想工作,介绍陈半拴家的实际困难。最终,老两口儿的房子赶在入冬前盖好了。

贫困户杜迷元家的危房改造完后,没有钱置办桌椅板凳,窗户连玻璃也没装。刘涛知道后,就自己出钱给他家装了玻璃。同时,他通过凉城县气象局协调到了多余的桌椅板凳,马不停蹄地把它们拉回来。杜迷元连连致谢说:“好人刘涛啊!”

他一道扶贫的同事不会忘记——

“涛哥,村里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我们还会加把劲。”与刘涛一起并肩作战的新营子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浩哲忧伤地说。

危房改造期间,刘涛和驻村工作队主要负责东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等工作。他时常嘱咐工作队和包工头:“一定要按照施工要求、规范执行,五公分角钢要用足量,网片十公分不能少一公分。”

2017年,在东胜村扶贫的同时,刘涛还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帮扶点丰镇市巨宝庄镇新营子村的帮扶管理工作。担子更重了,任务更多了,但他毫无怨言。

王浩哲说:“去年我和涛哥在挨家挨户走访时,发现村民们的自来水在集中用水时段供应不足,群众用水困难。”通过多次走访调查后,两人有了新发现——自来水中断的时候,但每家每户的水井却有水。

原来,自来水源自村里的集体井,属地下水,由于水位下降,集中用水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村民们自家水井的水源于地表水。村民们因自来水方便,自家水井打水费时费力,渐渐地,大家就不用了。

刘涛弄清楚缘由后,动员大家把自家水井用起来,由他来负责解决打水设备等问题。在他的协调下,自治区气象局给村民们免费配了100个水泵。

2017年,新营子村搞起了乡村旅游,种植、养殖、采摘、餐饮、垂钓等室外项目很快投入运营,可室内项目因通电困难迟迟搞不起来。刘涛知道后,协调气象局、供电局等单位,申请经费,联系施工单位,安变压器、埋电线杆、布电线,很快就通电了。到2018年底,村里所有项目就都运转起来了。

扶贫以来,村民们有啥富余的农产品,刘涛就帮着推销。去年9月,帮村民卖土豆,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有机的”“纯天然,好吃”。每一次推销成功,他都像是完成了重要任务一样返回乡里,第一时间把钱交给村民。

为了不耽误村民白天劳动时间,每天一大早赶在村民出门前或者等晚上村民回去后,刘涛再去走访。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村民常说,“那个白头发老汉又来了”。村里有什么问题,村民有什么矛盾,“白头发老汉”都会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

他挚爱的家人不会忘记——

“爸,我知道您很累,可是您不要睡着了好不好?”儿子刘卓崴撕心裂肺地呼喊。

刘涛生前常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党需要我,我就必须去做。”

扶贫工作前,刘涛有晚上看电视的习惯;然而,这两年儿子刘卓崴在家很少看到父亲看电视,更多的是伏在客厅茶几上处理各类表格、文件。

从读研究生开始,刘卓崴每次打电话,刘涛都说在忙——不是在推销猪肉,就是在卖鸡蛋,或是在工地帮工……乡亲们有事,随时找,他随时在。反倒是家人需要刘涛的时候,他却常常不在身边。

“说实话,我心里曾埋怨过他。”刘卓崴说。

平日里,刘涛在村里扶贫,家里就剩下妻子康晓平一人。妻子2011年患乳腺癌,身体一直不好,本需他的照顾,可他却一直不着家。今年6月,刘涛本答应陪妻子一起去北京复查,出发前,却接到村里扶贫检查的通知,他便把已买好的票退了。今年8月下旬,家里屋顶漏雨,妻子给刘涛打电话,他的回复是:你自己联系工人修一下。

刘涛常年驻守在村里,哥哥患脑梗不能自理,姐姐嫁到呼和浩特,87岁高龄的老母亲没人照顾,只能住在敬老院。

2018年9月,老母亲不慎摔断了腿。刘涛赶到医院陪老母亲检查完后,又要赶忙返回新营子村。刘涛临走前把老母亲托付给姐姐刘枫:“我们扶贫工作正是紧要关头,村里正在等着安装水泵,咱妈就交给你了。”

临走前,又不放心地叮嘱姐姐:“接骨药很不错,你一定让妈早晚喝上,快没药的时候,提前三五天电话提醒我买。”

平日里,刘涛都是开自己的车帮村民们卖农产品。长年累月,车子的损耗特别大,仅车轮胎就换过5次。

“因高血压、高血糖,即使不拎包上楼,父亲走路也气喘吁吁的。”刘卓崴说,但是为了帮村民把粮食换成钱,面对扛面、提肉、卖粮等体力活,父亲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按照扶贫工作年限,刘涛早已“达标”,可他偏偏放心不下村里的贫困户,总是说“再等等,再等等”。只是这一等,便再没了尽头……

从踏上扶贫道路起,刘涛与村民同甘苦共患难。日子长了,体重轻了,发丝白了。

麦胡图镇人大主席王俊峰这样评价刘涛:“他是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

村民们说,刘涛这个人,是愿意为农村奉献的人,是不求回报的人,是真诚可贵的人。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9年10月15日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