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象要闻

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为推进气象现代化保驾护航

日期:2020-11-13

全省主要城镇24小时晴雨预报技巧位列全国第11名;可以每日8次滚动发布全省0到240小时内5×5公里、逐3小时全要素短临天气预报;每日处理的近500G气象数据资料为我国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强国建设,地处西北地区的青海省气象现代化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在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各项气象业务的坚实后盾,气象信息化建设得到青海省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日益先进系统的引进、气象信息现代化项目的建设对各个核心业务单位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在整个气象业务系统里面,气象信息数据是血液,网络是筋脉,大数据云平台是心脏,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谈及信息化支撑气象核心业务时,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主任雒福佐如是说。

在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业务平台上,高级工程师关晓军正在进行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的第三轮系统测试。虽然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CIMISS)解决了国省应用统一数据源的问题,但各业务单位、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应用烟囱”问题仍未根本解决。2018年开始,根据中国气象局部署,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着手推进“天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气象核心业务系统与大数据平台融合,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天擎’可将气象行业数据与算法资源整合,使算法向数据靠拢,从而解决过去各业务系统反复调用、存储、传输带来的冗余问题,是以后推进气象业务系统转型升级、优化全流程业务的重要抓手。”关晓军说。

凌晨3点,值班人员袁志福手机接到报警提醒:贵德县气象局网络中断!他迅速起身联系贵德县气象局,恢复数据传输,30分钟后,问题解决。据他介绍,目前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接入了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该系统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实现观测、信息、预报、服务等气象业务“全流程、全要素、全过程”监控,不留盲区,实现对气象综合业务的实时监视和控制。“‘天镜’业务系统告警从采集到发布在30秒以内,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根源,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给我们维保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袁志福说。

点开青海气象业务内网系统,观测业务、天气业务、气候业务、气象服务、人影业务、气象信息业务等功能一应俱全,覆盖了青海省气象业务各类资料。

“与原有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相比,新搭建的业务内网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使系统服务压力更小,负载调度能力更强,运行速度更快。另外,内网系统统一使用CIMISS数据库,解决了数据出处不同,导致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减少了业务流程。”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系统维护与开发科业务人员来志云介绍。该系统还将CIMISS数据进行了统一界面展示,并将各个业务单位的产品资源以及特色功能等进行了融合,建立了集约化的数据环境,能更快捷方便地为各业务单位提供数据信息服务。

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在大力推进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气象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提升了全省气象广域网带宽,升级更新全省市州级路由器等核心网络设备。“现在走进办公区,只要用手机连接无线网络,并通过验证就可以使用网络了,比以前更方便快捷了,安全性也有了较大提升。”来志云说。

依托2019年和2020年财政支农项目,通过部署安全态势感知、网络安全准入、远程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下一代智能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与审计、虚拟化安全运维、流量探针传感器、终端安全管理等主要安全系统,全省气象安全防护技术能力和协同联动得到显著增强,实现全省气象部门2200多个终端资产精准管理和立体安全防护。青海气象信息系统中安全监测、威胁分析、态势感知、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安全控制和通报预警等安全运维中普遍缺少的短板不断补齐,攻防能力不断提高。全省气象网络的终端侧、接入网、边缘测、承载网、核心网结构逐渐形成,气象信息系统产生并积累的海量数据和政务信息实现更加安全防护,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气象信息安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广大职工的安全上网、应用防护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全省气象网络安全监测、防御功能逐步形成,为全省气象业务和“大安全时代”的气象数据安全保驾护航。(刘璐 金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