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 ——气象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日期:2021-11-26

“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开拓创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凝练为“十个坚持”。全会在气象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将系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心系“国之大者”,为加快实现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担当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

11月3日,风云三号E星登上央视《开讲啦》,让全国观众认识到气象科技创新对于经济民生的重要作用。本期主讲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工程地面系统总指挥张鹏,对于全会强调的“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深有感触:“这对新时代风云气象卫星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战略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强化卫星应用的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持续提升风云气象卫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气象科技成果更高效地转化应用于业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分院(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端阳说,作为气象科技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研究员李俊深感责任重大:“暴雨所自成立之初就围绕暴雨开展基础研究。今后,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秉持初心,为防灾减灾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研究员鲍旭炜对全会公报多次提到“创新”印象深刻,他认为,未来需努力提高重要气象监测仪器、气象数据处理技术和数值预报模式等关键设备或技术自给率,并争取在国际气候或天气前沿问题研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监测领域话语权。

切实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数值预报是气象领域的“芯片”。今年,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成立,大力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该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邓莲堂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数值预报工作者,要始终以党的百年奋斗宝贵经验为指导,在数值预报技术研发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十三五”期间,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系统及产品(CRA)业务化运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谷军霞表示,要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实况业务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时效。(下转第三版)

“当前,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作为气象科技战线上的一名党员,要甘坐冷板凳,在研发中大胆突破,在业务中敢于实践。”广东省气象台副台长、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罗聪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网格数字天气预报业务研发,激发团队活力,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是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气象文献资源建设则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中国气象局图书馆馆长刘东贤认为,全会为强化气象信息服务能力、构建更高水平气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瞄准国家级气象科研团队研究需求,以高品质数字资源建设为手段,打造高质量文献服务团队,为气象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推进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创新实践

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是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今年,中国气象局党组针对西南地区业务能力、东北冷涡、海洋气象业务等进行专题部署,集智聚力深入推进科技攻关,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民生福祉的能力。

青岛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顾润源表示,科技自立自强对推进海洋气象科技创新,提升海洋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青岛市气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会精神,总结历史经验,围绕海洋气象存在的短板弱项加强科技研发。

长期从事边界层与大气污染研究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缪育聪认为,全会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强调“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努力实现气象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以更好地保障民生和建设美丽中国。

四川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副处长金晶说:“‘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是对我们的要求、号召,也是鞭策、激励。要抓住西南地区业务能力提升契机,对先进经验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激发全省气象人才创新活力,打赢西南复杂地形下业务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得勤表示,将依托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从观测试验开展、天气学分析、气候分析、中尺度数值预报等方面着手,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东北地区整体气象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副所长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说,全所上下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解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气象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发挥优势团队创新合力,投入特色优势领域和核心业务研发,同时与中亚、南亚等拓展合作,建立开放共享与协同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联动机制。(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