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接续奋斗 全面推进青海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0-04-13

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召开以来,青海气象部门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政治站位,厘清发展思路,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服务。

青海地处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与全国同步实现气象现代化,还需要不断加压、砥砺前行,要以新一轮局省合作为契机,全面推进全省气象现代化建设。

我们要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实施重大工程。立足全省实际,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编制《青海省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组织做好三江源、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工程项目谋划,强化重点工程项目与业务建设、台站基础设施等有机结合,有效发挥重大项目对全省气象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我们要对标监测精密,发展智能观测业务。优化生态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编制天气雷达布局规划;加快国家级台站和气象服务重点区域自动站“天脸识别”、固态降水、雪深、冻土等自动化设备布设;实现国家站地面观测业务全面自动化;做好玉树、黄南州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提升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综合观测能力;推进探空系统升级换代,推广部署“观测通”应用系统;积极推动国家气象大数据青海分中心建设;改革现有气象业务布局,对观测、预报和服务核心业务系统实施云化改造,实现其在大数据云平台上的集约部署;做好“天镜”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无缝对接。

我们要对标预报精准,发展智能预报业务。持续推进智能网格预报,提升预报智能化水平;在省级推进以数据为主线、以数据的智能应用为特征的业务流程改进,开展省级气象预报业务“云+端”改造;重构省、市(州)两级气象预报业务流程和业务布局,构建基于智能网格的省市(州)级的气象预报业务;建立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及业务产品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涵盖“实况分析产品-数值预报产品-客观方法-预报预警产品”的全流程检验业务;推进气候监测预测一体化业务和智能网格预测业务建设。

我们要对标服务精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聚焦重大灾害、重点流域、重点地区,科学精准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扩大预警服务覆盖面;面向农村及偏远山区、牧区,强化山洪地质灾害与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落实部门间防灾减灾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健全部门共建共享共用机制;打造具有青海民族特色的“气象+民族团结进步”气象服务品牌;面向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强化气象服务保障。同时,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气象预警及服务信息的接入;联合应急、地震等部门开展基层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深入开展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和科普宣传。

我们要发挥部门优势,全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气象部门要深度融入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气象贡献;与省政府共同申办世界气象组织高山峰会;深度参与保护中华水塔、协力保护地球“第三极”行动;科学谋划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监测评估报告;主动参与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规划;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科学精细开展气象保障服务;继续推进生态气象保障服务示范省建设,加强部门合作交流,营造齐抓共管新格局。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气候变化科技支撑。深入贯彻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建台25周年座谈会精神,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强化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评估;大力推进青海“名优特”农牧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加强地域特色优质气候品牌创建,挖掘“气候好产品”,助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提升“三农”、生态旅游等领域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我们要锚定“做大做强”目标,持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持续扩大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规模,实施地面增雨作业,做好东部农业区以及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工增雨作业,全面提质增效,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作出气象贡献。

青海气象部门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青海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青海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