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气象取得实效
来源:时间:2019-09-27

气象科学研究是气象事业腾飞的翅膀,也是气象事业明天的希望所在。2000年以来,青海气象科研工作紧紧结合气象业务、服务和生产的需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强内外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在灾害性天气预报方法、农牧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卫星遥感、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根据《中国气象局科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省气象局确定了气象科研“完善运行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改革目标,明确了“以三江源生态环境变化、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高原气象灾害评估和防御、遥感技术应用开发等内容为主要发展方向,建成以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为主的省级气象科技创新基地”的发展方向,初步建立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了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合同制。

2004年,省气象局对气象科研工作任务重新进行了调整,明确了以天气气候预测、生态环境监测、高原气象灾害评估和防御、遥感技术应用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科研发展方向,并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立足部门,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局校局所和部门内外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人工增雨技术与示范研究”,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展了“高原冰雹预测与防御研究”、“青藏铁路沿线气候分区与序列重建”课题的研究,与兰州大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展了“青海省历史资料的恢复与重建” 课题的研究,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展了“西宁市臭氧探空试验”等方面课题的研究,其中,由国家科技部下达,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青海省气象局共同承担完成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人工增雨技术与示范研究”,投资达2000多万元,整个课题在三年内完成,该课题的完成为我国其他同类地区进行人工增雨起到技术指导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工增雨综合技术水平,为大规模开发空中水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近年来,青海气象部门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扎实开展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建设。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为基础,组建青海省生态气象中心和三江源、祁连山两个生态气象分中心,不断夯实“136”青海生态气象保障服务体系。依托卫星遥感技术,优化各类服务产品,已开发形成草地、积雪、干旱等6大类23种生态气象监测、评估、预警业务服务产品。积极向省委省政府、省林草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等部门提供《青海湖解冻封冻期变化监测报告》《可可西里盐湖面积动态变化监测报告》《玉树雪灾监测报告》《木里煤矿植被恢复监测报告》《三江源生态气象监测报告》《祁连山地区生态气象监测报告》等重大专题报告。  

2018年6月,青海省政府出台《青海省生态气象保障服务示范省建设方案》,明确到2019年,全省将构建包含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六大体系的青海生态气象保障服务格局,使气象服务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持续提升,生态气象监测预警和评估作用更加显著,生态气象综合观测体系进一步优化,生态修复型人影作业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基本确立,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做法,为推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奠定保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