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研讨

孙安平: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青海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7-27

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国务院出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中国气象局党组对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党组书记陈振林同志提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气象力量以气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保障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今年3月21日,陈局长在党组中心组第二次学习会议上强调,始终坚持气象是党的气象事业、人民的气象事业这一政治观,始终坚持增强气象业务服务能力这一发展观,始终坚持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这一服务观,始终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这一事业观。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求,将人民满意作为气象发展的根本目标。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人民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气象现代化如果不以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不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气象发展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党绝对忠诚的重要体现把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期盼,转化为人民满意的气象产品和优质服务作为气象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根本着力点,把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为气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政府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高危人群的自动停工停业停课机制,联合相关部门构建信息畅通、基于阈值、反应快速、联合应对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着力推进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面向政府领导的“直通式”服务和“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努力前移气象防灾减灾“关口”。推进建设多部门应用、多手段共享的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分灾种、分级别、分行业的预警信息发布策略,实现预警信息传播更广、更快、更准,第一时间直达政府决策者、部门应急责任人、企事业单位应急负责人。落实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协调相关单位联合推动城市内涝、轨道交通、旅游等高影响行业气象风险预警,强化城市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不断扩大气象产品服务消费用户数,不断增加气象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不断提高气象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提高需求的“知民度”、预报的“精准度”、产品的“适用度”、获取的“便捷度”、信息的“覆盖度”、公众的“知晓度”。大力发展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技术,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发挥气象防灾减灾和趋利避害作用。实现气象服务的智慧精细、开放融合、普惠共享。着力补齐短板提升监测精密能力,重点围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祁连山生态屏障区以及灾害性高影响天气区、大城市气象保障等建设精密监测网。加强站网探测环境保护,优化站网布局,逐步迭代升级改造老旧观测设备,不断提升监测能力。稳步推进气象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以数据为核心,着力跨部门数据资源收集,建设高原大数据中心,推动气象部门内部数据“应传尽传”“应归尽归”,加强对外部门数据收集,以用户为中心,着力高价值数据产品研发,以云平台为基础,着力“云+端”数据应用服务,加速推进业务系统融入“天擎”工作,以安全为底线,着力加强全流程数据网络安全监管。不断推进国家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专业气象和空间气象观测网建设,开展温室气体、冰川-森林-草原-绿洲-荒漠综合立体气候系统、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加强省级气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业务系统集约整合和“云化”改造。推进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减少省市县业务冗余,加快形成专业气象服务协同发展和保障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省市县一体化的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要求,坚定走中国气象道路的信心决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象事业道路自信,新中国气象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和人民需求与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相统一,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统一,走出了一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象事业发展道路。气象现代化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依靠和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象事业沿着正确方向改革发持展的政治保证党是气象事业紧扣党的初心使命,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的最大政治逻辑领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和根基所在。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求,不断激发气象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制定更加有效、合规和接地气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力量推陈出新和协同发展。着力推进科研和业务深入融合发展。加大科研激励力度,加强气象科技成果,紧紧围绕业务需求开展科技攻关,以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为目标设立科技攻关项目,强化科技项目绩效管理,以解决业务科技问题的成效和贡献为评价标准考核完成情况。建立科研单位与业务单位的常规性工作交流机制,形成科技创新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人才培用体系。做好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的宏观谋划和顶层设计。紧紧围绕《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任务,全方位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保障工作。

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问题中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深入分析青海气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检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思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能关门找问题寻对策。坚持实事求是,察实情,报喜又报忧。坚持问题导向,朝着问题去。坚持克难攻坚,知难而进。坚持系统观念,不能就事论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科学分析,不能把客观差距当工作短板,不能把潜在要求当现实需求、紧迫需求,不能把宏观面上要求当成本单位具体要求,而是需要精准分析:阶段性、本地化、具体化、科学性、可及性和可行性。在观测系统方面,观测站网还存在不少盲区,观测协同性和资料融合应用还需加强,离科学协同精密、性能价格比高的观测系统差距大。在信息化方面,气象大数据收集能力满足不了要求,数据加工质量亟待提高,算力、算法满足不了需求,软件系统统筹集约发展不够,数据管理与安全有待加强。另外,基层气象人才队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县局进人难、留人难问题突出,基础业务质量有待提高。以“质量、绩效和贡献”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效益投入产出效益还需提高。

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协同推进。要按照党组书记陈振林同志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要求,贯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化对加快推动气象现代化的认识,深刻认识党建引领、作风保障是其关键所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其价值属性,敢为人先、适度超前是其显著特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其内在要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气象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业务,贯彻系统观念非常重要,是监测预报服务及响应全链条发展的气象现代化。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全方位保障“四生”,要辩证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单项业务发展服从于整体服务能力提升,“三精”不可割裂开来建设,“四生”不可分割来服务,省市县上下之间、左右之间,业务与科研,技术与体制不可脱节。业务体系建设要加强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

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国际气象治理积极贡献中国力量。不断提升青海气象国际合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同发达省份之间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国际视野,力争使青海气象为国际气象治理做出贡献。(作者:孙安平 青海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