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楷模

暴雨后,陶诗言去了很多次现场—— 去实地攻关,为民生著文

日期:2023-08-24

“当高空槽脊系统持续出现在某些特定地区时,地面锋面和气旋路径以及降雨带便有集中和稳定的趋势,因而引起严重的持续性暴雨和洪涝。”这是陶诗言在《中国之暴雨》里提出的观点,比美国同行所提出的类似观点要早数年。

1980年,陶诗言主编的《中国之暴雨》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总结暴雨的专著。《中国之暴雨》对20世纪的多次大暴雨进行了扎实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暴雨的类型,剖析暴雨形成的机制,并提出了针对暴雨的预报方法。

1975年8月,河南南部一场特大暴雨引发了气象界极大震动。不久,中国科学院、原中央气象局和各大院校联合发起了大规模暴雨会战,陶诗言在此列。

在“75·8”暴雨大会战中,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近50年来所发生的大暴雨个例,陶诗言认为:暴雨虽然是一种中尺度现象,但不同尺度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使整个暴雨系统能继续维持或加强。这个观点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许多大暴雨的分析中。

1976年,从春至夏,陶诗言带领数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吃住在暴雨现场。两三个月时间里,陶诗言带领大家对1931年至1975年期间我国所有的特大暴雨进行分析,并赴灾害现场考察。

实际上,陶诗言做暴雨研究的相关积累早在1954年就已开始。1954年,暴雨导致长江水位暴涨,分洪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不分洪则可能导致破堤以及不堪设想的伤亡后果,这一关乎巨大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的难题最终聚焦到暴雨预报上。依据扎实的数据分析和非凡的胆魄,陶诗言作出了“暴雨将止”的预报。这一次与暴雨过招,他调侃自己“蒙对了”。

“75·8”暴雨大会战之后,关于暴雨的研究工作没有停歇,陶诗言继续深入钻研。他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对历史上引起我国严重洪水灾害的十几次特大暴雨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中国之暴雨》揭示了我国暴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我国暴雨的气候学、基本形成条件、大尺度环流背景、雨内中尺度系统的活动、造成暴雨的主要天气尺度系统及暴雨的分析和预报方法等。

怎么去发现问题,对科研工作者至关重要。一来,从细微的工作记录中撕开一道“口子”。陶诗言有个用本子记录经验的习惯,进而总结规律、发现问题。二来,在困扰国计民生的预报难题中急国家之所急。从1998年长江大水到2008年年初的冰冻雨雪,他都带领研究组进行研究。

有什么可以抵挡住匆匆流过的时光,在世人心间留下历久弥新的东西?翻开《中国之暴雨》泛黄的扉页,感悟行间流淌着的“脚踏实地攻关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的精神,是一个答案。(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