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得体会

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导向  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

日期:2022-07-20

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副主任  王黎俊

深刻理解《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以下简称《纲要》)出台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主要内容,统筹推进各项任务实施,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纲要》的里程碑意义

(一)《纲要》对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出了更高期许

通过《纲要》的学习,首先感受到的是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纲要》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节中,要求强化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七个任务”之一的“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中,对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作为专门一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加强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和国家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建设,发展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和高性能增雨飞机等新型作业装备,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在“加强法治建设”块中,要求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加强防雷安全、作业安全监管。

《纲要》立足实践、亮点频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工作也将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面向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努力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业务现代化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科学开发利用云水资源,高效服务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重大活动保障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凝练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落实好《纲要》,应坚持人工影响天气是“服务型工作、研究型业务、试验型学科”的属性定位,以提供高质量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为导向,夯实观测试验基础,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加强防雷市场安全技术监管,实现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

二、坚持导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高质量发展

如何落实好《纲要》,如何以提供高质量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为导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谋划。

(一)提升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发展安全高效的作业技术,持续提升高性能增雨飞机作业能力

一是开展国家人工影响天气飞机托管服务和通航飞机租赁服务双模式运行和联合作业。一方面,完善托管运行机制,提高国家高性能人工影响天气飞机的飞行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全面面向市场化服务,持续推进所租赁高性能增雨飞机的全面探测化改装,发展安全高效和性能完备的民用航空飞机增雨服务能力建设,提高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二是探索开展飞机增雨地面遥控作业试验,推进飞机作业向无人化作业方向发展。

2.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的作业水平

一是持续开展精准“靶向”作业,提高生态修复型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能力,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南麓生态保护修复和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木里矿区种草复绿提供支撑保障。二是加大粮食生产关键期、重要需水期和重要农事季节的抗旱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作业力度,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稳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开展集约化人工防雹作业,构建“省级指导、县级指挥、连片作业”新模态。三是提高针对草原森林火灾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

3.提升科学作业指挥和效果评估能力

一是升级完善一体化业务系统,加快建设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业务系统,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智能识别、精准作业、定量评估功能,优化客观化、定量化作业指标体系。二是完善高时空分辨率人工影响天气模式系统,提高模拟能力,发展作业条件识别、效果检验和评估技术。三是推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人工影响天气物联网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整合。

(二)以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研项目为抓手,夯实观测试验基础,加强作业能力建设

一是参加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与生态气象保障工程》总体方案人工影响天气建设任务设计工作和可研编制工作,推动青藏高原(祁连山南麓)人工增雪补冰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立项。二是依托省局规划项目,落实人工影响天气飞机机载探测设备、地面特种观测设备和高性能作业设备。

(三)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积极融入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聚焦我省重点生态保障区,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观测试验研究能力,推进关键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观测试验场和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建设。强化观测方案设计,持续开展飞机云物理及人工增雨探测试验,建立和完善催化播云区和影响区以及对比区的实时、立体、精密协同观测方法,大力开展天空地一体化观测试验研究。继续推进祁连山云物理梯度观测场建设,开展地面烟炉作业条件智能识别试验研究,持续推进三江源地形云人工增雨观测试验基地建设。二是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 量子计算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推进智慧人工影响天气建设。三是开展高原人工防雹精准作业示范点(大通)建设。在冰雹多发频发和人工防雹作业任务重的大通县等地开展人工防雹特种探测设备观测试验和人工防雹外场试验,研究高原冰雹机理和人工防雹作业成套技术,进行高原人工防雹作业示范。

(四)加强安全管理和防雷安全技术监管,确保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和防雷检测市场安全规范运行

1.持之以恒,强化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安全

一是健全“政府主导、综合监管、责任落实”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落实规章制度,夯实安全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二是压实通航公司全面履行安全飞行主体责任,完善特情状况处置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定期督促、检查通航公司落实安全责任。全面落实“两个保险”制度。三是抓好飞机作业重点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2.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地面作业安全技术防范能力

主要是针对青海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工作在全面完成高炮自动化改造、作业点视频监控、物联网信息采集终端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持续提升地面作业安全技术防范能力,保障作业安全运行。

3.加强防雷检测机构和重点单位的安全技术监管

主要是强化检测资质单位的年度报告审核、质量考核和信用评价工作,持续保障防雷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完善监管平台应用与管理,优化气象窗口服务,确保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安全有序运行。

(五)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1.坚持开放发展、融入发展,推进开放合作,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2.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研发团队和学科团队建设,发挥各级创新团队对人才支撑作用,强化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3.强化业务科研人员双向交流,促进业务与科研深度融合,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

4.加强重大工程项目管理,更好地发挥项目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完)